1921年1月1日、2日
毛澤東在長沙文化書社主持召開新民學會長沙會員大會,討論學會方針以及“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方法、目的等問題。毛澤東在一日的會議上發言指出:改良是補漏辦法,應主張大規模改造。至于方法,我極贊成采用“俄式”,“因俄式系諸路皆走不通了新發明的一條路,只此方法較之別的改造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質為多”。
1926年1月1日
毛澤東在中國國民黨農民部主辦的《中國農民》第一期發表《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一文。這篇文章進一步闡發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的基本觀點,初步形成了關于農村階級分析的理論。文章指出,分析社會各階級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其經濟地位各不同,其生活狀況各不同,因而影響其對革命的態度也各不同。文章把中國農村分為八個階級:大地主、小地主、自耕農、半自耕農、半益農、貧農、雇農及鄉村手工業者、游民。其中大地主是中國農民的死敵,是鄉村中真正統治者,是帝國主義軍閥的真實基礎,是封建宗法社會的唯一堅壘,是一切反革命勢力發生的最后原因。小地主是中國的中產階級,對于現代的革命取了矛盾的態度。自耕農屬于小資產階級,分為有余錢剩米的、自給自足的、每年都要虧本的,這三種自耕農一到戰時,是全部可以傾向革命的。半自耕農、半益農、貧農是農村中一個極大的群眾,所謂農民問題,一大半就是他們的問題。其中貧農乃農民中之極艱苦者,極易接受革命的宣傳。雇農是農業無產階級,此種人乃鄉村中甚感痛苦者,做農民運動極要注意。游民無產階級,很能勇敢奮斗,引導得法可以變成一種革命力量。文章最后指出:我們組織農民,乃系組織自耕農、半自耕農、半益農、貧農、雇農及手工業工人五種農民于一個組織之下。對于地主階級在原則上用爭斗的方法,請他們在經濟上政治上讓步,在特別情形上,即是遇了最反動最兇惡極端魚肉人民的土豪劣紳時,則須完全打倒他。
1935年1月1日
毛澤東出席在猴場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重申由毛澤東提出并經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同意的在川黔邊地區建立新根據地的主張,作出《關于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決定指出:首先向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后向川南發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務。軍委必須特別注意敵情的分析研究,道路、敵情的偵察,抓住反攻的有利時機,并不失時機地求得在運動戰中各個擊破敵人,來有把握地取得勝利。
1942年1月1日
陳云在中共中央舉辦的新年團拜會上講話。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已成立二十多年,經歷了各種嚴峻考驗,有成功,有失敗?,F在看來,最大的成績就是我們黨培養出了一個領袖,我們選擇了這個領袖,他就是毛澤東同志。
1947年1月1日
毛澤東在《解放日報》發表新年祝詞。祝詞指出:在一九四六年,戰后世界的光明面和黑暗面進行了勝利的斗爭,戰后中國的光明面和黑暗面也進行了勝利的斗爭。戰后的世界和中國都發展了爭取和平與爭取民主、自由的規模極大的人民運動。這個運動必然走向勝利。這個運動是任何力量阻止不住的。在一九四七年,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政策的世界統一陣線,將要迅速發展;而中國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則將要得到比一九四六年更重要的勝利。其結果,將使中國的情況發生變化,有利于和平的恢復與國家的獨立。只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堅持不屈不撓的奮斗,那末,在不久的將來,自由的陽光一定要照遍祖國的大地,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一定要在今后數年內奠定穩固的基礎。
1979年1月1日
鄧小平在全國政協討論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臺灣同胞書》的座談會上講話,提出把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提上具體日程。指出:一九七九年元旦是個不平凡的日子,有三個特點:第一,是我們全國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了;第二,中美關系實現了正?;?;第三,把臺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提到具體的日程上來了。這三個特點,反映了在粉碎“四人幫”之后,我們在國內工作和國際事務中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就提出的那種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在去年逐漸地形成了。這個情況,特別集中地體現在我們黨剛剛開過的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這種風氣和局面概括起來就叫作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我們要把這種風氣和局面在全國發揚下去、堅持下去,在黨、政、軍、民各方面發揚下去、堅持下去,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政治基礎,沒有這樣的政治局面,四個現代化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在民主和集中的關系上搞得不好,民主少了一些,因此,我們更要發揚民主。這個講話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題為《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提上具體日程》。 同日 在伍德科克為中美建交舉行的招待會上祝酒時說:中美兩國實現關系正?;?,這是兩國關系中的歷史性事件,也是國際生活中有著深遠影響的大事??ㄌ乜偨y在宣布中美建交消息時說,美國并不是出于暫時的策略上的原因或權宜之計而采取這個重要步驟的。我贊賞這個富有遠見的見解。中國政府一向是從長遠的政治和戰略觀點來看待中美關系的。不久我將應卡特總統的邀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我希望通過與美國領導人和美國人民的直接接觸和會談,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以及兩國在科學技術、經濟、文化等多種領域的友好聯系與合作。
1980年1月1日
鄧小平在全國政協舉行的新年茶話會上講話指出:八十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在八十年代里,我們最根本的工作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國內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把經濟搞好。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四件事:第一,一定要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我們的政治路線或者叫根本任務,就是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同心同德,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第二,必須要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有四個現代化,大家就不可能安下心來搞建設。第三,要有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我們要搞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還很窮,就是要老老實實地創業,就是要吃點苦,否則不可能有今后的甜。人民生活只有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才能得到逐步改善。第四,要建立一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有專業知識的干部隊伍。沒有這樣一支干部隊伍,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不可能的。還強調: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保證黨的領導。我們之所以能經得起風浪,黨的領導是最根本的一條保證。黨的領導,是四項基本原則中帶根本性的一條。
1937年1月2日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發言。發言指出:自張學良被扣留南京消息傳出后,西安左派要積極起來,同時右派也要積極起來。南京方面,左派在奮斗中,親日派也在大大活動。蔣介石的態度還不甚清楚。目前局勢在混亂中。目前我們的方針,仍是打擊右派,爭取中派,所不同的是對軍事上應有準備,對西安更要積極地幫助與團結?,F在不僅是西安問題,而是全國問題。以下兩點是不變的:(一)與西安合作;(二)打擊親日派,爭取中間派。至于蔣介石是否能改變態度,還要看一看。
1939年1月2日
毛澤東為八路軍總政治部主辦的《八路軍軍政雜志》創刊寫發刊詞。發刊詞指出:當抗日戰爭向著新階段發展的時候,八路軍同人出版這個《軍政雜志》,其意義是明顯的:為了提高八路軍的抗戰力量,同時也為了供給抗戰友軍與抗戰人民關于八路軍抗戰經驗的參考材料。又指出:八路軍為保衛祖國而犧牲奮斗的忠誠與不可戰勝的事實,是明顯地擺在全國全世界的面前,除了反動派、親日派與某些頑固分子之外,是無法否認的。八路軍的這些成績從何而來?由于上級領導的正確,由于指戰員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擁護,由于友軍的協助,這四者是八路軍所以獲得成績的原因。八路軍有無缺點呢?不但有,而且多。首先是技術裝備不如敵人,也不如某些友軍,這是八路軍的基本缺點。第二,八路軍一部分干部對于抗日的戰略戰術之了解與應用尚感不足,一般干部尤其是新提拔的干部,對于現代新式軍隊的管理與指揮,至今還缺少初步的研究。第三,八路軍若干干部尤其是新干部,對于統一戰線的了解尚感不足,在某些地方還做得差。第四,八路軍研究各種方法使之善于向敵軍士兵與下級官長進行反侵略統一戰線的宣傳,還非常不足。第五,是財政經濟問題,這是全國抗戰的困難問題,也是八路軍的困難。以上增強技術裝備,深研戰略戰術,正確地運用統一戰線政策,廣泛地進行爭取敵偽軍工作,由軍隊自身參加生產運動,這是八路軍在新階段中應該加重注意的重要問題,其他工作中存在著的缺點,將從這些重要問題上的進步而克服之。還指出:發揚成績,糾正缺點,是八路軍全體將士的任務,也是《軍政雜志》的任務??箲鹗情L期的與殘酷的,發揚八路軍的成績,糾正八路軍的缺點,首先對于提高八路軍的抗戰力量是迫切需要的;同時對于以八路軍經驗貢獻抗戰人民與抗戰友軍,也屬需要?!栋寺奋娷娬s志》應該為此目的而努力。
1950年1月2日
蘇聯《真理報》發表毛澤東在莫斯科對塔斯社記者的談話。在答復中國目前的情勢問題時指出:中國的軍事正在順利進行中。目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在轉入和平的經濟建設。在答復正在考慮的問題時指出:在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現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蘇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貸款問題、貴我兩國貿易和貿易協定問題。 同日 毛澤東在莫斯科同莫洛托夫、米高揚談話。談到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問題時指出:這樣做有極大利益。中蘇關系在新的條約上固定下來,中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民族資產階級左翼都將感覺興奮,可以孤立民族資產階級右翼;在國際上我們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資本去對付帝國主義國家,去審查過去中國和各帝國主義國家所訂的條約。
1979年1月2日
鄧小平在會見美國眾議院銀行、財政和城市事務委員會訪華團時,就中美關系指出:我們歡迎美國政治家們,同時也歡迎包括不贊成中美建交在內的美國人士都來中國看看,以增進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這對發展我們兩國關系是極其重要的。通過訪問、接觸了解中國,或許有助于他們觀點的改變。就拿我個人來說,看法經常改變。因為世界事務、實踐在變化,事物在發展變化,問題的性質也都在不斷變化。既然事物總是在變化,人們的思想總得要適應這個變化。在談到臺灣問題時指出:中美建交以后,美國政府斷絕了同臺灣的外交關系,但仍保持民間關系。剩下的問題是,中國自己來解決臺灣回歸祖國、中國統一的問題。我們對臺灣問題的解決是采取現實態度的。在談到中美貿易時說:中美貿易有廣闊的前景,但是也存在一些障礙。既然兩國關系正?;?,這些障礙就應排除。比如最惠國待遇問題解決了,障礙就減少了。
2019年1月2日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舉行。習近平在紀念會上發表《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斗》講話,全面闡述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五項重大政策主張: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第二,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第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第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1950年1月3日
毛澤東致電中共中央:“昨日下午十一時電諒達。恩來同志出國來蘇須在政務院會議正式通過,并報告此行系為談判及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和舊條約比較在旅大問題上可能有部分的變更,但具體內容尚待談判。為防御日本及其同盟者的可能的侵略這一目標及承認外蒙獨立則仍為新約的基本精神),貸款協定(我們提出的要求是三萬萬美元,分幾年支付,我們所以不提較多的要求是因為在目前數年內多借不如少借為有利),民航協定(有利于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及貿易協定(和蘇聯確定易貨范圍對于我們確定發展生產的方向是有利的,同時亦有利于和其他外國訂立通商協定)。此外還應約集政府委員之在京者開一座談會作同樣報告。在兩次會議上,應指出這一行動將使人民共和國處于更有利的地位,使資本主義各國不能不就我范圍,有利于迫使各國無條件承認中國,廢除舊約,重訂新約,使各資本主義國家不敢妄動。”同日下午,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周恩來于一月九日動身去蘇聯準備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1958年1月3日
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在全國開展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的通知》。通知如下:“今冬必須在全國各地開始大舉進行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各地尚未動員的必須立即動員起來。杭州市已決定在兩年內基本肅清四害。上海市亦已大動起來。茲將一九五八年一月二日收到的《上海市開展冬季愛國衛生運動的情況》一份轉發給你們,請你們參照辦理。今冬除四害布置,城市一定要到達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工廠、商店、機關、學校和每一戶人家,鄉村一定要到達每一個合作社、每一個耕作隊和每一戶人家。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共二十七個單位將在北京開評比會議,比較各地成績的大小。”
1962年1月3日
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會見日本禁止原子彈氫彈協議會理事長安井郁,廖承志、劉寧一在座。毛澤東說:現在的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算一個方面,美國算另一個方面,除此以外,都算中間地帶。但是中間地帶國家的性質也各不相同:有些國家有殖民地,如英、法、比、荷等國;有些國家取得了真正的獨立,如幾內亞、阿聯、馬里、加納;還有一些國家取得了名義上的獨立,實際上仍然是附屬國。英國和法國是帝國主義,但同美國也有矛盾,可以作為人民的間接同盟者。
2001年1月3日至5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農村工作會議。會議傳達江澤民的有關指示:進入新世紀,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的工作仍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通過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持農村社會穩定;這項工作事關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
1929年1月4日—7日
毛澤東在寧岡縣柏路村主持召開中共紅四軍前委、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和紅五軍軍委以及邊界各縣黨組織負責人等聯席會議。會議傳達和討論中共六大決議案,并針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面臨的軍事威脅和經濟困難情況,著重討論了粉碎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第三次“會剿”的策略和部署。會議既否定了主張據險死守而不能解決經濟困難的消極防御觀點,又反對了主張全部轉移而不要根據地的逃跑主義,贊同毛澤東提出的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的策略,認為紅軍應當采取“攻勢的防御”方針,將反“會剿”和反經濟封鎖結合起來。會議決定:由彭德懷、滕代遠率部留守井岡山,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采用“圍魏救趙”的策略,迫使兩省國民黨軍分兵回援,以解井岡山之圍。
1949年1月4日
新華社發表毛澤東針對蔣介石的新年文告寫的評論。評論指出:蔣介石求和的目的,是為了保存中國反動勢力和美國在華侵略勢力。此后,二月至四月,毛澤東為新華社寫了一系列評論,即:《四分五裂的反動派為什么還要空喊“全面和平”?》、《國民黨反動派由“呼吁和平”變為呼吁戰爭》、《評國民黨對戰爭責任問題的幾種答案》、《南京政府向何處去?》等。這些評論為揭露國民黨企圖利用和平談判來保存其實力以求東山再起的陰謀,起到重要作用。這些評論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1978年1月4日
鄧小平在會見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肯尼迪一行時指出:中美關系正?;年P鍵問題是臺灣問題。我們過去就已表明我們的立場和態度:臺灣問題是我們國家的主權問題,在屬于國家主權的問題上是沒有談判余地的。臺灣問題何時用何種方式解決是我國內政,但在解決時我們會注意到臺灣的特殊情況。我們希望兩國正?;倪M程越快越好,如果這個問題很快解決,我相信兩國人民都會高興。歸根到底,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問題,要從政治角度來考慮,要從長遠的戰略觀點來解決。
1981年1月4日
鄧小平會見美國參議院共和黨副領袖史蒂文斯和美國總統出口委員會副主席陳香梅時闡述了中國政府對發展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他指出:在美國報刊和一些人的言論中有四種觀點如果不加澄清,很可能導致中美關系的后退。第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很弱很窮,裝備又落后,所以中國是無足輕重的,是一個不值得重視的國家。第二種觀點,中國現在有求于美國,美國無求于中國。中國是很窮,但中國本身的生存能力比較強,即使現在世界發生大的動亂和各種難測的變化,中國自己也能夠活下去。第三種觀點,認為如果美國政府對蘇聯采取強硬政策,像臺灣這樣的問題,中國可以吞下去。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由于臺灣問題迫使中美關系倒退的話,中國不會吞下去。中國肯定要做出相應的反應。第四種觀點,認為中國政府信奉的意識形態旨在摧毀類似美國這樣的政府。這篇談話的一部分以《發展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為題,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1985年1月4日
鄧小平在聽取谷牧匯報開放十四個沿海城市的情況后指出:看起來大有希望。關于人才不足問題,可以考慮從香港,從東南亞、日本,從其他國家,請一批人來做顧問。只是華僑、華人,外國人也可以;不是請一個兩個,而是請一批。任務就是教我們的干部怎么同外商打交道,怎么搞好城市的開放和管理。此外,還可以考慮選一兩個地方、一兩個學校,辦對外開放專題速成班。在談到沿海城市老企業技術改造問題時說:工作要有規劃,主要改造哪些項目、引進哪些技術,應該規劃好。要有計劃地展開對外經濟活動。在談到開放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時指出:沿海連成一片了,這很好。要再加上閩南三角洲。對臺貿易方面的工作一直做得不夠。要研究臺灣市場,看它多什么東西、缺什么東西,我們在國際市場上有哪些東西可以和它競爭。比如水果,要打到國際市場上去。從品種改良、保鮮技術、包裝裝潢,到國家政策,都要為打進國際市場考慮。開始的時候不賺錢也可以。第一步先打出去,打進香港,通過打進香港國際市場再打進日本,打進其他國家。你們要一項一項地研究,一項一項地落實。對臺貿易這件事,光福建辦還不行,它牽涉到全國。廣東也有對臺貿易問題,也要考慮。
來源: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